过街溜,最早是起源于粤东的一种客家文化。在冬夜里人们大多就寝后,民间乐手们以二胡、秦琴、笛子、木鱼、碟子等乐器,组成一个乐队,齐奏起悠扬的曲子,缓步走过一条条大街,穿过一条条小巷,踏曲而行。悠扬的乐声飘过街巷,绕进一家一户的窗棂,传到已睡在床上的人们耳中,让疲劳一天的人们在枕头上听着一种温暖且悠扬的曲调,享受着音乐进入梦乡……
秦时隶属于桂林郡管辖,今属柳州市辖的寨沙镇,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居住的基本上都是老祖宗从广东搬迁过来的客家人。文化大革命前还保留的寨沙老街粤东会馆就是一段历史见证。粤东会馆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具有南方古建筑的艺术传统和风格。整个建筑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会馆座西向东,以前、中、后三大殿宇为主轴,两侧配以相对称的四进厢房和宽敞的走廊,建筑布局严谨考究。以前,寨沙每年演奏过街溜的时候,乐队们就是从会馆出发,最后回到会馆的。只可惜,“文化革命”将会馆也“革”掉了,大多粤东文化随之失传……如今,寨沙人对保留下来的“过街溜”十分珍惜,近十年来,镇里有一帮上了年纪的文艺活跃分子,每逢过春节的时候,仍会鼓捣起乐器来,搞几个晚上的“过街溜。”
现年84岁的成发春老人,是组织过街溜节目的热心人。据老人说,先前演奏过街溜,和现在演的曲调有所不同,通常有《黄鹂词》《半夜梦》《大八板》《凤求凰》《昭君怨》等,现在,感觉那些曲子与现实生活相距太远了,群众也大多不理解那些古曲,乐手们也不愿意演了,于是,把广西本地的彩调《王三打鸟》,民间山歌《刘三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曲子拿来“溜”了,效果很好。镇里的个体户、过街溜乐队56岁的“年轻骨干”陈庆明,拿来今年春节将要演奏的一本手抄复印本给笔者看,今年的曲目又增加《绣金匾》等陕北民歌曲目。“什么曲子好听,群众爱听,我们都演奏”韦志强老师说着话,用他的二胡拉起了《绣金匾》来,65岁的韦志强是个弄曲好手,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还被借调过县文工团专拉二胡,他个人退休后又添置了2万多元的各类乐器。
“演奏过街溜,可不是一般轻松。”领奏杨素林阿姨说。三更半夜,寒冷刺骨,乐手们全凭一股热情。因为现在演过街溜的时候,时间不能太早,早了,人们都还守在电视前看春节文艺节目,那些过瘾的节目还没看完,过街溜出来也会少了人听,要等到十二点钟过后,镇子里的人大多睡下了,我们的队伍才好出发,乐队缓慢走过团结街、和平街、民主街、建设街……这一走下来就是两个多小时,凌晨2点多钟大家才收工。演罢了过街溜,大家肚子都饿了,于是,聚集到同事家中吃他准备好的宵夜,今夜吃你家的,明年吃我家的,吃饱了乐呵呵散场。“我们都是义务演过街溜,不收群众一分钱,不向政府要经费。”杨阿姨说的很爽快。
在成发春老人的引导下,笔者看了一些演奏过街溜的乐器,大多是乐手们自己手工打做的,有的已经显得很老旧。笔者由衷敬佩这些乐器的主人们,是他们对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的执着热爱和保护,才使过街溜这一民俗文化得到传扬。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主办:柳州市鹿寨县人民政府 承办:鹿寨县信息化建设中心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过街溜,最早是起源于粤东的一种客家文化。在冬夜里人们大多就寝后,民间乐手们以二胡、秦琴、笛子、木鱼、碟子等乐器,组成一个乐队,齐奏起悠扬的曲子,缓步走过一条条大街,穿过一条条小巷,踏曲而行。悠扬的乐声飘过街巷,绕进一家一户的窗棂,传到已睡在床上的人们耳中,让疲劳一天的人们在枕头上听着一种温暖且悠扬的曲调,享受着音乐进入梦乡……
秦时隶属于桂林郡管辖,今属柳州市辖的寨沙镇,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居住的基本上都是老祖宗从广东搬迁过来的客家人。文化大革命前还保留的寨沙老街粤东会馆就是一段历史见证。粤东会馆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建筑,具有南方古建筑的艺术传统和风格。整个建筑占地面积约2000多平方米。会馆座西向东,以前、中、后三大殿宇为主轴,两侧配以相对称的四进厢房和宽敞的走廊,建筑布局严谨考究。以前,寨沙每年演奏过街溜的时候,乐队们就是从会馆出发,最后回到会馆的。只可惜,“文化革命”将会馆也“革”掉了,大多粤东文化随之失传……如今,寨沙人对保留下来的“过街溜”十分珍惜,近十年来,镇里有一帮上了年纪的文艺活跃分子,每逢过春节的时候,仍会鼓捣起乐器来,搞几个晚上的“过街溜。”
现年84岁的成发春老人,是组织过街溜节目的热心人。据老人说,先前演奏过街溜,和现在演的曲调有所不同,通常有《黄鹂词》《半夜梦》《大八板》《凤求凰》《昭君怨》等,现在,感觉那些曲子与现实生活相距太远了,群众也大多不理解那些古曲,乐手们也不愿意演了,于是,把广西本地的彩调《王三打鸟》,民间山歌《刘三姐》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曲子拿来“溜”了,效果很好。镇里的个体户、过街溜乐队56岁的“年轻骨干”陈庆明,拿来今年春节将要演奏的一本手抄复印本给笔者看,今年的曲目又增加《绣金匾》等陕北民歌曲目。“什么曲子好听,群众爱听,我们都演奏”韦志强老师说着话,用他的二胡拉起了《绣金匾》来,65岁的韦志强是个弄曲好手,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还被借调过县文工团专拉二胡,他个人退休后又添置了2万多元的各类乐器。
“演奏过街溜,可不是一般轻松。”领奏杨素林阿姨说。三更半夜,寒冷刺骨,乐手们全凭一股热情。因为现在演过街溜的时候,时间不能太早,早了,人们都还守在电视前看春节文艺节目,那些过瘾的节目还没看完,过街溜出来也会少了人听,要等到十二点钟过后,镇子里的人大多睡下了,我们的队伍才好出发,乐队缓慢走过团结街、和平街、民主街、建设街……这一走下来就是两个多小时,凌晨2点多钟大家才收工。演罢了过街溜,大家肚子都饿了,于是,聚集到同事家中吃他准备好的宵夜,今夜吃你家的,明年吃我家的,吃饱了乐呵呵散场。“我们都是义务演过街溜,不收群众一分钱,不向政府要经费。”杨阿姨说的很爽快。
在成发春老人的引导下,笔者看了一些演奏过街溜的乐器,大多是乐手们自己手工打做的,有的已经显得很老旧。笔者由衷敬佩这些乐器的主人们,是他们对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的执着热爱和保护,才使过街溜这一民俗文化得到传扬。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