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寨文史——鹿寨县首届“三月三”民歌节追忆

发布日期:2012-05-07 17:01
来源:鹿寨县政协提案文史委
浏览量:
  • 字体大小:[
  • ]

鹿寨县首届“三月三”民歌节追忆

●李锦华

  三月涌春潮,歌海漫千峰。喜观四十八弄 ,香桥玉玲珑。新辟旅游胜地,宛若桃源洞府,鲁班隐仙踪。贤者为世出,灵壑此心同。 夜幕降,华灯上,礼花红。万人轻歌曼舞,昇平兆年丰。可餐大野秀色,品尝壮家香糯,五色情趣浓。故乡思奋发,侪辈振雄风。 ——水调歌头:《香桥岩“三月三”歌节》 上面这阕词,是我于1985年4月所作,26年后重读,颇有感触。当年,由县文化馆发起并报请县文化局、县政府批准,各乡镇文化站及县直各文化单位热情参与,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赞助,在香桥岩风景区成功地举办了鹿寨县首届“三月三”民歌节。歌节气氛热烈,内容丰富,盛况空前。近6万群众的到来,使得香桥岩风景区声名鹊起,也促使鹿寨的山歌好比春江水,源远流长唱不休。 当时,我任鹿寨县文化馆馆长、县政协常委,被推举为首届“三月三”歌节的指挥长。能亲自参与策划组织这一盛大的群众文化活动,乃是我平生一件幸事。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我区壮、苗、侗等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民间山歌手大展歌喉,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的时候。鹿寨是山歌之乡,当时曾涌现出如龙奶、姚世姣、陶爱英、温凤儒等一大批山歌手,在全区小有名气。由我县作家黎耘搜集整理的陶爱英山歌“旧社会妇女苦连连/好比石板压笋尖/毛主席掀开黑石板/翠竹顶起半边天”等“赋、比、兴”造诣较高的作品,唱响广西,并收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中,可见当年鹿寨的民歌创作、普及已初具规模。加上县文化馆已成功地建成了县城文化中心(今县总工会大院),除每天开展游园、溜冰、舞会、展览、彩调等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外,每周还举行小型山歌会,吸引了许多热爱山歌的观众。我曾陪同誉为广西“山歌王”的诗人黄勇刹(彩调剧《刘三姐》的编剧之一)、柯炽、古笛一起在我县采风,走访了这些民间歌手,诗人们对我县群众的山歌活动赞赏有加。为了壮大这一成果,在1985年春节后文化馆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大家一致决定:在当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举办全县首届民歌节,地址选在中渡镇香桥岩。 为什么选址于离县城30公里外的香桥岩举办歌节呢?上世纪80年代初期,香桥岩宛如藏在深闺的美貌少女,尚未揭开神秘的面纱。热心于文化的原县人武部部长李振国同志向县政府提出开发香桥岩风景区获批准后,因财政乏力而导致该项目的建设被拖延;随后由李部长牵头,组织文化、糖烟公司、新华书店、供电等部门共10多个单位集资30万元进行前期开发,并成立了董事会及香桥旅行社负责管理。于是香桥岩、青狮岩同时开工(后因资金不足,青狮岩停工,只集中力量开发香桥岩)。征地、拉设电路、割除杂草、平整场地,把一条“文革”时期利民化工厂(三线军工,后撤销)取沙的尘封小路拓宽,同时建设洞口迴廊、凉亭、游客接待室等设施,经过近一年的施工,风景区已见雏形。我还亲赴南宁请著名画家黄独峰、阳太阳先生提写了岩名,镌刻于石壁之上,以提高知名度。由于初时投入少,设施简陋,宣传力度不大,游人稀少,香桥旅行社的员工只好做些其它生意维持开支,其后负债累累,导致经济官司缠身。1984年县政府下文把香桥旅行社拨归文化馆管理。如何收拾好这个烂摊子,把香桥岩名声打响,这是文化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家认为:以香桥风景区为平台,在那里举办“三月三”歌节,既开展了群众文化活动,又能使游客领略香桥风景的美丽,把香桥岩隆重推介出去。一举两得,两全其美,何乐不为!方案拟定后,我们及时打报告向上级文化部门及县政府阐明了意图,很快得到了批准。常务副县长吴狄同志和主管文化的副县长刘月珍同志指示:活动方案很好,经费必须想办法自行解决。我作为政协常委,也及时向政协主席谢仲同志作了汇报,并得到热情的支持和鼓励。 1985年4月22日,就是农历乙丑牛年三月初三了。在只有20多天的时间里为筹办好我县首届歌节,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分工,成立了5个小组。 〈一〉旅游接待组:由文化馆副馆长陈昌联、香桥旅行社经理陈世岗负责。印制5万张入场券、平整停车场、安装饮用水管、安排餐饮点、开通从香桥岩内出水口处搭便桥接通对岸游客回程道路(当时九龙洞及观景亭的回环道路还未建)。 〈二〉宣传舆论组:由我与谷向阳同志负责。在《柳州日报》、《鹿寨报》上连续刊登由我绘制的歌节活动宣传画广告(当时还没有电脑制作);县广播站每天进行广播(当时电视尚未普及);县文化馆及县总工会门前(今县文化广场)悬挂大幅歌节宣传画;各乡镇文化站都打出宣传广告标语;由县文联副秘书长黎耘负责编印一期《鹿寨文艺》(报纸版),介绍“三月三”歌节的来历,刊登优秀山歌;发邀请函请柳州地区各县及柳州市、桂林市、永福、荔浦等地的山歌手到现场摆歌台。地区文化局陆炳兰局长对该项工作极为重视,亲自向各县文化局打了招呼,敦促地区群众艺术馆的老师们亲临现场指导工作。 〈三〉经费筹集组,由文化馆全馆干部负责,吴狄、李振国同志亲自出面指导。文化馆从县文化中心收入中先借垫少量资金,在县糖烟公司餐厅宴请县里知名度较高的个体户老板们,糖烟公司经理刘忠荣赞助茅台酒(当时才9元多一瓶)助兴。当老板们得知要在香桥举办“三月三”歌节时,气氛活跃,纷纷解囊,300、500、1000、2000,席间筹得现金3万多元。令人感动的是有些老板事前不知,听闻后也踊跃赞助,如个体户韦桥初先生,亲自到文化馆交了3000元;鹿鸣村的覃先生喜爱绘画,也为歌节举办的画展赞助1000元。 〈四〉活动安排组,由文化馆文艺辅导干部莫显木、李宏杰等同志负责。12个乡镇文化站长带领本乡镇的10多名山歌手组成的山歌队,打着横幅设立了12个山歌台;还搭建了2个戏台,分别由县文工团及文化馆桂剧团(此团为当时文化馆业余文艺辅导队骨干从各乡镇招收演员组建,自负盈亏)、城镇彩调团白天黑夜连场演出民间歌舞、彩调《王三打鸟》、《隔河看亲》、《牡三求婚》等剧目。歌节期间,还举办美术、书法、摄影展览,由文化馆副馆长朱剑明、文管所所长刘昌隆负责。晚上电影连场放映《刘三姐》、《五朵金花》、《阿诗玛》等影片,由电影公司负责;两台录像机放映十几个香港功夫片,(那时录像可是新鲜货哟!)由莫显木、江小田负责。焰火晚会则由文化局蔡琛负责。糖烟公司、百货公司、饮食服务公司负责举办物资交流会。计划“三月三”当天通宵达旦开展活动。 〈五〉后勤保障组,由本馆财务人员及香桥旅行社蔡小小、廖安雄同志负责。发放歌手补助、计划项目开支,准备嘉宾的午餐、晚餐,到梧州购买香肠并用民间传统染色工艺制作五色糯米饭。 首届“三月三”歌节由县武装部长李振国、县常务副县长吴狄同志任歌节顾问。各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分工不分家,大家同心协力,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月三”的头两天,吴狄副县长在响水铁矿现场办公时,听取了我和副馆长的汇报,叮嘱我们要考虑到天气、交通、安全、电力等因素,作好应变措施;并要求中渡镇政府、县公安局负责落实歌节期间的交通安全和治安事宜。李部长还主动跟屯秋海军部队联系,借来了发电车作备用。 4月21日(农历三月初二),李部长率领我们全体工作人员提前一天到达香桥岩,进一步检查各项准备工作,确认一切工作保障完善无误,大家才略舒了一口气。但我们仍不敢懈怠,昼夜保持着工作状态。当时虽是阳春三月,山野的夜晚却还是寒冷刺骨(工作人员御寒的棉衣被褥是从武装部紧急调用的),我们围坐在篝火边,毫无睡意。 精明的商贩也早已就位,场地所设摊点琳琅满目,如米粉、小吃、糖烟、小百货等,桂林、柳州及周边县分游客自备帐篷提前赶来,广东老板开设了桌球点,还现场展览来自平南的奇异的双头牛……“戏”未开唱,但已热闹非凡。 4月22日(农历三月初三),天公作美,阳光灿烂。上午8时赶早到达的游客已有数千人,他们惊叹香桥的雄伟灵秀,嬉戏于青山绿水之间,惊诧鹿寨还有这么美丽的地方!上午10时,5万张入场券已经售罄,我们只好免票放行。香桥场外又传来讯息,从英山中学到香桥数公里的路上,人流车流还在不断涌来。人满为患,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香桥岩风景区内,人头攒动,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上午11时,吴狄副县长宣布“鹿寨县首届‘三月三’歌节开幕”,醒狮舞动、鞭炮齐鸣,,12个山歌台同时唱响了山歌。身着瑶族服饰的黄冕文化站站长黄宣贵和他所率的山歌手格外引人注目,平山文化站长陶少哲所率领的平山歌手也穿着壮族节日盛装唱出原生态风味,主歌台上是柳城县的男女歌手与我县精选出的歌手对垒摆擂。一时间,山歌声此起彼伏,你来我往的盘歌和风趣善意的刁难,引得台下发出阵阵笑声。人们游山玩水,看戏听歌,惊叹香桥岩的魅力,感受传统节日的快乐,“三月三”的热烈气氛在中午已经进入了高潮。 然而,百密难免一疏,因香桥岩进口小,人流拥挤,群众把从香泉抽水的水管踩断了,一时歌场内陷于无水供应状态,数万人顶着阳光口干舌燥,摊点上的瓶装水也被抢售一空,机灵的附近村民用木桶担来的井水竟卖到了一元一碗,抢得了商机。同时,后勤供应的“五色”糯米饭因在中渡镇制作,运输的卡车在路上被堵,迟迟未到,也把我们急坏了,所幸后来警察疏通道路,才保证这辆车终于进场。 入夜,华灯初上,人们品尝了壮家五色糯米饭及自带的食品后,吃饱喝足,精神焕发,又一次把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电影中刘三姐、阿诗玛、五朵金花的歌声回荡在香桥的夜空,“哪嗬咿,咿嗬嗨”的彩调和锣鼓声震荡着山谷,引来声声回响;五彩的焰火礼花腾空绽放,照亮了游客的笑脸;缠绵的情歌牵动着青年男女的心灵,不少人自发地在山上也摆起了歌台……直到次日凌晨,当主会场的高音喇叭响起“香桥岩‘三月三’歌节到此结束,请游客们有序地退场”的指令时,很多群众才依依不舍或步行或驱车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原定是通宵达旦的活动,但我们担心深夜人多,而且传闻还有许多群众继续赶来,生怕会出现不安全因素,吴狄副县长指示歌节要提前结束。)这不能不说是这届歌节最大的遗憾! 歌节结束几天以后,我们根据群众的反响进行了总结,一致认为:歌节是办得成功的,(1)香桥岩的名声从此打响;(2)鹿寨的山歌及群众文化活动得以推广普及;(3)没有出现交通事故及人员伤亡。至于出现饮水困难、交通堵塞等问题,也给我们从中吸取了教训。 如今,时过境迁,80后的人已不知鹿寨县曾于26年前举办过这么盛大的文化活动,但那些年长的参与者还会留下深刻的记忆。 而今,香桥岩风景区由从县文化馆管理到县城建局管理,再到县旅游局管理,已有了长足发展,建成了4A级风景区和国家地质公园。通往香桥景区的公路已拓宽建成标准的二级公路,同时中渡古镇也进行了规划和修缮,还建设了鹿园、猎园、农业种植示范园等,今后香桥岩景区将是集自然、文化、古迹、农业的旅游观光景区。2007年,鹿寨的平山山歌申报并批准成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9年经自治区文化厅、柳州市文化局推荐,参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谨以此文,祝愿香桥岩的明天更加秀丽,祝愿源远流长的鹿寨山歌如洛清江之水代代流传!

打印本页 关闭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主办:柳州市鹿寨县人民政府 承办:鹿寨县信息化建设中心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桂ICP备06009684号-1 桂公网安备 45022302000043号 

返回 风情鹿寨 导航
鹿寨文史——鹿寨县首届“三月三”民歌节追忆

发布时间:2012-05-07 17:01 来源:鹿寨县政协提案文史委

鹿寨县首届“三月三”民歌节追忆

●李锦华

  三月涌春潮,歌海漫千峰。喜观四十八弄 ,香桥玉玲珑。新辟旅游胜地,宛若桃源洞府,鲁班隐仙踪。贤者为世出,灵壑此心同。 夜幕降,华灯上,礼花红。万人轻歌曼舞,昇平兆年丰。可餐大野秀色,品尝壮家香糯,五色情趣浓。故乡思奋发,侪辈振雄风。 ——水调歌头:《香桥岩“三月三”歌节》 上面这阕词,是我于1985年4月所作,26年后重读,颇有感触。当年,由县文化馆发起并报请县文化局、县政府批准,各乡镇文化站及县直各文化单位热情参与,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赞助,在香桥岩风景区成功地举办了鹿寨县首届“三月三”民歌节。歌节气氛热烈,内容丰富,盛况空前。近6万群众的到来,使得香桥岩风景区声名鹊起,也促使鹿寨的山歌好比春江水,源远流长唱不休。 当时,我任鹿寨县文化馆馆长、县政协常委,被推举为首届“三月三”歌节的指挥长。能亲自参与策划组织这一盛大的群众文化活动,乃是我平生一件幸事。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我区壮、苗、侗等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民间山歌手大展歌喉,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的时候。鹿寨是山歌之乡,当时曾涌现出如龙奶、姚世姣、陶爱英、温凤儒等一大批山歌手,在全区小有名气。由我县作家黎耘搜集整理的陶爱英山歌“旧社会妇女苦连连/好比石板压笋尖/毛主席掀开黑石板/翠竹顶起半边天”等“赋、比、兴”造诣较高的作品,唱响广西,并收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中,可见当年鹿寨的民歌创作、普及已初具规模。加上县文化馆已成功地建成了县城文化中心(今县总工会大院),除每天开展游园、溜冰、舞会、展览、彩调等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外,每周还举行小型山歌会,吸引了许多热爱山歌的观众。我曾陪同誉为广西“山歌王”的诗人黄勇刹(彩调剧《刘三姐》的编剧之一)、柯炽、古笛一起在我县采风,走访了这些民间歌手,诗人们对我县群众的山歌活动赞赏有加。为了壮大这一成果,在1985年春节后文化馆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大家一致决定:在当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举办全县首届民歌节,地址选在中渡镇香桥岩。 为什么选址于离县城30公里外的香桥岩举办歌节呢?上世纪80年代初期,香桥岩宛如藏在深闺的美貌少女,尚未揭开神秘的面纱。热心于文化的原县人武部部长李振国同志向县政府提出开发香桥岩风景区获批准后,因财政乏力而导致该项目的建设被拖延;随后由李部长牵头,组织文化、糖烟公司、新华书店、供电等部门共10多个单位集资30万元进行前期开发,并成立了董事会及香桥旅行社负责管理。于是香桥岩、青狮岩同时开工(后因资金不足,青狮岩停工,只集中力量开发香桥岩)。征地、拉设电路、割除杂草、平整场地,把一条“文革”时期利民化工厂(三线军工,后撤销)取沙的尘封小路拓宽,同时建设洞口迴廊、凉亭、游客接待室等设施,经过近一年的施工,风景区已见雏形。我还亲赴南宁请著名画家黄独峰、阳太阳先生提写了岩名,镌刻于石壁之上,以提高知名度。由于初时投入少,设施简陋,宣传力度不大,游人稀少,香桥旅行社的员工只好做些其它生意维持开支,其后负债累累,导致经济官司缠身。1984年县政府下文把香桥旅行社拨归文化馆管理。如何收拾好这个烂摊子,把香桥岩名声打响,这是文化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家认为:以香桥风景区为平台,在那里举办“三月三”歌节,既开展了群众文化活动,又能使游客领略香桥风景的美丽,把香桥岩隆重推介出去。一举两得,两全其美,何乐不为!方案拟定后,我们及时打报告向上级文化部门及县政府阐明了意图,很快得到了批准。常务副县长吴狄同志和主管文化的副县长刘月珍同志指示:活动方案很好,经费必须想办法自行解决。我作为政协常委,也及时向政协主席谢仲同志作了汇报,并得到热情的支持和鼓励。 1985年4月22日,就是农历乙丑牛年三月初三了。在只有20多天的时间里为筹办好我县首届歌节,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分工,成立了5个小组。 〈一〉旅游接待组:由文化馆副馆长陈昌联、香桥旅行社经理陈世岗负责。印制5万张入场券、平整停车场、安装饮用水管、安排餐饮点、开通从香桥岩内出水口处搭便桥接通对岸游客回程道路(当时九龙洞及观景亭的回环道路还未建)。 〈二〉宣传舆论组:由我与谷向阳同志负责。在《柳州日报》、《鹿寨报》上连续刊登由我绘制的歌节活动宣传画广告(当时还没有电脑制作);县广播站每天进行广播(当时电视尚未普及);县文化馆及县总工会门前(今县文化广场)悬挂大幅歌节宣传画;各乡镇文化站都打出宣传广告标语;由县文联副秘书长黎耘负责编印一期《鹿寨文艺》(报纸版),介绍“三月三”歌节的来历,刊登优秀山歌;发邀请函请柳州地区各县及柳州市、桂林市、永福、荔浦等地的山歌手到现场摆歌台。地区文化局陆炳兰局长对该项工作极为重视,亲自向各县文化局打了招呼,敦促地区群众艺术馆的老师们亲临现场指导工作。 〈三〉经费筹集组,由文化馆全馆干部负责,吴狄、李振国同志亲自出面指导。文化馆从县文化中心收入中先借垫少量资金,在县糖烟公司餐厅宴请县里知名度较高的个体户老板们,糖烟公司经理刘忠荣赞助茅台酒(当时才9元多一瓶)助兴。当老板们得知要在香桥举办“三月三”歌节时,气氛活跃,纷纷解囊,300、500、1000、2000,席间筹得现金3万多元。令人感动的是有些老板事前不知,听闻后也踊跃赞助,如个体户韦桥初先生,亲自到文化馆交了3000元;鹿鸣村的覃先生喜爱绘画,也为歌节举办的画展赞助1000元。 〈四〉活动安排组,由文化馆文艺辅导干部莫显木、李宏杰等同志负责。12个乡镇文化站长带领本乡镇的10多名山歌手组成的山歌队,打着横幅设立了12个山歌台;还搭建了2个戏台,分别由县文工团及文化馆桂剧团(此团为当时文化馆业余文艺辅导队骨干从各乡镇招收演员组建,自负盈亏)、城镇彩调团白天黑夜连场演出民间歌舞、彩调《王三打鸟》、《隔河看亲》、《牡三求婚》等剧目。歌节期间,还举办美术、书法、摄影展览,由文化馆副馆长朱剑明、文管所所长刘昌隆负责。晚上电影连场放映《刘三姐》、《五朵金花》、《阿诗玛》等影片,由电影公司负责;两台录像机放映十几个香港功夫片,(那时录像可是新鲜货哟!)由莫显木、江小田负责。焰火晚会则由文化局蔡琛负责。糖烟公司、百货公司、饮食服务公司负责举办物资交流会。计划“三月三”当天通宵达旦开展活动。 〈五〉后勤保障组,由本馆财务人员及香桥旅行社蔡小小、廖安雄同志负责。发放歌手补助、计划项目开支,准备嘉宾的午餐、晚餐,到梧州购买香肠并用民间传统染色工艺制作五色糯米饭。 首届“三月三”歌节由县武装部长李振国、县常务副县长吴狄同志任歌节顾问。各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分工不分家,大家同心协力,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月三”的头两天,吴狄副县长在响水铁矿现场办公时,听取了我和副馆长的汇报,叮嘱我们要考虑到天气、交通、安全、电力等因素,作好应变措施;并要求中渡镇政府、县公安局负责落实歌节期间的交通安全和治安事宜。李部长还主动跟屯秋海军部队联系,借来了发电车作备用。 4月21日(农历三月初二),李部长率领我们全体工作人员提前一天到达香桥岩,进一步检查各项准备工作,确认一切工作保障完善无误,大家才略舒了一口气。但我们仍不敢懈怠,昼夜保持着工作状态。当时虽是阳春三月,山野的夜晚却还是寒冷刺骨(工作人员御寒的棉衣被褥是从武装部紧急调用的),我们围坐在篝火边,毫无睡意。 精明的商贩也早已就位,场地所设摊点琳琅满目,如米粉、小吃、糖烟、小百货等,桂林、柳州及周边县分游客自备帐篷提前赶来,广东老板开设了桌球点,还现场展览来自平南的奇异的双头牛……“戏”未开唱,但已热闹非凡。 4月22日(农历三月初三),天公作美,阳光灿烂。上午8时赶早到达的游客已有数千人,他们惊叹香桥的雄伟灵秀,嬉戏于青山绿水之间,惊诧鹿寨还有这么美丽的地方!上午10时,5万张入场券已经售罄,我们只好免票放行。香桥场外又传来讯息,从英山中学到香桥数公里的路上,人流车流还在不断涌来。人满为患,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香桥岩风景区内,人头攒动,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上午11时,吴狄副县长宣布“鹿寨县首届‘三月三’歌节开幕”,醒狮舞动、鞭炮齐鸣,,12个山歌台同时唱响了山歌。身着瑶族服饰的黄冕文化站站长黄宣贵和他所率的山歌手格外引人注目,平山文化站长陶少哲所率领的平山歌手也穿着壮族节日盛装唱出原生态风味,主歌台上是柳城县的男女歌手与我县精选出的歌手对垒摆擂。一时间,山歌声此起彼伏,你来我往的盘歌和风趣善意的刁难,引得台下发出阵阵笑声。人们游山玩水,看戏听歌,惊叹香桥岩的魅力,感受传统节日的快乐,“三月三”的热烈气氛在中午已经进入了高潮。 然而,百密难免一疏,因香桥岩进口小,人流拥挤,群众把从香泉抽水的水管踩断了,一时歌场内陷于无水供应状态,数万人顶着阳光口干舌燥,摊点上的瓶装水也被抢售一空,机灵的附近村民用木桶担来的井水竟卖到了一元一碗,抢得了商机。同时,后勤供应的“五色”糯米饭因在中渡镇制作,运输的卡车在路上被堵,迟迟未到,也把我们急坏了,所幸后来警察疏通道路,才保证这辆车终于进场。 入夜,华灯初上,人们品尝了壮家五色糯米饭及自带的食品后,吃饱喝足,精神焕发,又一次把活动的气氛推向高潮——电影中刘三姐、阿诗玛、五朵金花的歌声回荡在香桥的夜空,“哪嗬咿,咿嗬嗨”的彩调和锣鼓声震荡着山谷,引来声声回响;五彩的焰火礼花腾空绽放,照亮了游客的笑脸;缠绵的情歌牵动着青年男女的心灵,不少人自发地在山上也摆起了歌台……直到次日凌晨,当主会场的高音喇叭响起“香桥岩‘三月三’歌节到此结束,请游客们有序地退场”的指令时,很多群众才依依不舍或步行或驱车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原定是通宵达旦的活动,但我们担心深夜人多,而且传闻还有许多群众继续赶来,生怕会出现不安全因素,吴狄副县长指示歌节要提前结束。)这不能不说是这届歌节最大的遗憾! 歌节结束几天以后,我们根据群众的反响进行了总结,一致认为:歌节是办得成功的,(1)香桥岩的名声从此打响;(2)鹿寨的山歌及群众文化活动得以推广普及;(3)没有出现交通事故及人员伤亡。至于出现饮水困难、交通堵塞等问题,也给我们从中吸取了教训。 如今,时过境迁,80后的人已不知鹿寨县曾于26年前举办过这么盛大的文化活动,但那些年长的参与者还会留下深刻的记忆。 而今,香桥岩风景区由从县文化馆管理到县城建局管理,再到县旅游局管理,已有了长足发展,建成了4A级风景区和国家地质公园。通往香桥景区的公路已拓宽建成标准的二级公路,同时中渡古镇也进行了规划和修缮,还建设了鹿园、猎园、农业种植示范园等,今后香桥岩景区将是集自然、文化、古迹、农业的旅游观光景区。2007年,鹿寨的平山山歌申报并批准成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9年经自治区文化厅、柳州市文化局推荐,参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谨以此文,祝愿香桥岩的明天更加秀丽,祝愿源远流长的鹿寨山歌如洛清江之水代代流传!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