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自治区旅发委、广西电视台联合出品的百集电视系列专题片《广西故事》以“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广西篇章”为宗旨,每期15分钟的节目通过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美的解说、美的故事、美的民族、美的风情展现广西魅力、塑造广西新形象、扩大广西影响力。自2016年3月19日开播以来,以精致的画面、动人的故事、优美的歌声、华美的民族服饰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吸引了广大观众。最近,《广西故事》播出第45集《中渡古镇和居之美》,讲述了鹿寨县中渡古镇的和居故事。网友可以上网搜索相关视频观看。
她从悠远的三国走来,1700多年的时光,沉淀出深沉包容的气质,她缔造过商贸繁华,也饱受过战火摧残,跌宕起伏的命运,打磨出山水卓绝的“和居”之美。
新年即将到来,在广西柳州市鹿寨县西北角的中渡镇上,崭新的红灯笼将小镇打扮得热闹喜庆。这天傍晚,中渡镇民俗协会会长梁茂芳招呼着大家,在镇上的洛江大码头吃一餐传统的“和家宴”,感恩昨日的收获,期盼新年的和顺。
中渡和家宴源自古时的吃和饭,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由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召集乡邻拿出自家最好的菜肴,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告诫乡邻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六十岁的梁茂芳,不仅是中渡中家宴菜品传承人,也是中渡镇民俗协会会长。梁茂芳每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组织一年一度的中渡庙会。庙会当天,人们通过龙狮巡游、武庙祈福等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庙会上还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和家宴,以镇上四条古街为场地,全镇老少一起参与,呈上和家宴特色菜肴,款待八方来客。“每年的五二八,是农历的五月二十八日,举办的庙会,进来的游客不低于六万、七万、八万人这样。”梁茂芳说。
中渡镇的古民居群,分东西南北四条街,整个建筑群落一律木质结构,青砖灰瓦,保持着明清的风格。四条古街最终汇聚于中心广场的武圣庙,这样的建筑格局,方便居民们从镇里的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休闲娱乐,体现了古镇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梁茂芳一直协助着好友鹿寨县文物所所长黄小斌挖掘整理中渡古镇的历史文化。据乾隆版《雒容县志》记载,早在公元265年的三国时期,东吴就在中渡建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从1998年起,黄小斌和梁茂芳将中渡古镇的历史遗迹走了不下百遍,为中渡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收集资料。
中渡古镇依傍洛江而建,两岸堆砌着厚重的中渡护城墙。洛江全长83公里,是珠江水系的一条小支流。古时的洛江通过洛清江,汇入柳江后充入西江,可上通湘漓,下达梧粤。发达的航运、物资的往来给中渡带来了繁华,加上中渡地势险峻,使这里成为连接桂、粤、黔的军事要冲。战火曾一次次地打破这个小镇的和平,使得古时中渡武备文化盛行。黄小斌说,“西眉山炮楼位于中渡的最高点,从这里可以看见中渡百分之七十的村庄,同时这里也是一个战略要冲。”
炮楼始建于清代,下层用山石砌成,上层为青砖木板楼结构,设有盼望孔、炮孔、枪孔等,是当时政府为抵抗太平天国起义军的进攻而建造的。在中渡旧县城旁的铜盆山上,有两方巨大石壁,大的高3.2米,宽3米,这是就是中渡镇最具代表性的古迹“一方保障”。
历经四百多年,碑上文字仍清晰可辨。明朝时期,广西农民起义持续不断,1492年,在桂北、桂中一带爆发古田农民起义,明朝政府先后16次派兵进行大规模征剿。1571年,朝廷命令广西巡抚殷正茂、总兵俞大猷统兵,调兵10万进攻古田,前后三个月,破营寨62处,义军因实力不济,在退至现今中渡镇境内被朝廷军诛杀。俞大猷为炫耀功绩震慑百姓,派人在此刻下“一方保障”。武备文化影响之下的古镇,不乏英雄豪杰,在洛江大码头上立下《中渡县公署布告》的钟秀杰,就是中渡镇的骄傲。钟秀杰早年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进行民主革命。1921年,钟秀杰回乡省亲时被推举为中渡知事,在任期间,他发布公告,革除宪政积弊,废除苛捐杂税,并将公告刻于石碑上,与民众共同遵守,深得民心。今天,中渡古镇早已硝烟散尽,只留下古城墙、古码头、古炮台、石碑刻、武圣宫等众多古迹,透露着昔日的壮美。历经沧桑的古镇,沉淀出宁静和美的气质。
民以食为天,在古镇的晨光中,中渡人用一碗柴火粉叩响一天的生活。中渡的米粉粉质细腻,入口爽滑,这是清甜的洛江水孕育出的独具特色的一方美味。早晨六点左右,35岁的陈洪波便开始忙碌着。中渡柴火干切粉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它散发出来的香气,石磨磨浆保证了米浆的细滑,柴火蒸粉勾兑出原始的香味,然后等待着太阳的出来,将米粉晾晒干。再用热水浸泡、切丝,接着再晒干,经过“两晒两蒸”,才能装盒。
中渡米粉传承人陈洪波说:“中渡干切粉的特点就是太阳晒的,纯天然的,用的水就是我们这里的山水,你闻的味道它好像有阳光晒过的味道,那就是香味。”陈家干切粉是陈洪波从父亲陈子文手里接过的事业。从清末开始,陈子文的祖父、父亲就一直在做干切粉,到陈洪波这代已经渗透了四代人的心血。他说:“如果我不做的话,感觉挺可惜的,都传了几代了。”带着中渡的阳光和水土滋味的故乡美食,是陈洪波难以舍弃的文化基因,曾经外出打工的他,最终选择回家继承这份香甜的事业。最近,陈洪波正着手向市级文化部门申报,将中渡柴火干切粉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像陈洪波这样热爱家乡的年轻人,还有中渡香桥岩溶国家地质公园的导游覃系德。中渡,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风民俗,更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位于中渡镇大兆村的香桥是中渡洛江的源头,这里高度集中了天生桥、峡谷、地下溶洞、叠水瀑布等喀斯特地貌景观,被地质学家誉为“天然的喀斯特地貌地质博物馆”,2013年9月被中国地质学会评为“中国最美地质公园”。“为什么叫香桥岩呢?因为一年四季的时候都有非常多野花,花香四溢,走在香潭峡谷下面非常芳香,所以得名香桥。”香桥是香桥地质公园里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传说这座天生桥是工匠鲁班挥动手中板斧造就的,浑然天成,气势宏伟,洛江在底下穿行。香桥岩天生桥桥体比例适中,且与周围的景色完美整合,被誉为中国最具观赏价值性的水上天生桥。如何才能更好地将景区内独特的景点介绍给游客呢?覃系德想到了从小爱唱的中渡山歌。他请来了自己的歌王师傅和歌友,一起为香桥美景编写歌词,将中渡山歌融入到导游词中。“到了这个景点,你就以这个景点的特点来编歌,到了别个景点你就以另一个景点的特点来编歌。这样一介绍,游客一听就懂了。”在大家的帮助下,覃系德为古镇上许多景点都写出了巧妙歌词,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中渡的美景介绍给越来越多的游客。
2016年10月,中渡镇继获得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后,再度凭借保存完好的传统风貌和民族特色,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住建部共同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这既是对梁茂芳和黄小斌奔波多年的最好回报,也是覃系德、陈洪波这些古镇居民们期盼已久的喜讯。积蓄着洛江沉淀下来的和居文化,中渡古镇与山水相依,与自然共处,历经千年变迁,依然宁静祥和,向世人展现着独有的和居之美。(陈志良整理)
责任编辑:陈志良 编辑:廖元锋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主办:柳州市鹿寨县人民政府 承办:鹿寨县信息化建设中心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编者按: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自治区旅发委、广西电视台联合出品的百集电视系列专题片《广西故事》以“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广西篇章”为宗旨,每期15分钟的节目通过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美的解说、美的故事、美的民族、美的风情展现广西魅力、塑造广西新形象、扩大广西影响力。自2016年3月19日开播以来,以精致的画面、动人的故事、优美的歌声、华美的民族服饰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吸引了广大观众。最近,《广西故事》播出第45集《中渡古镇和居之美》,讲述了鹿寨县中渡古镇的和居故事。网友可以上网搜索相关视频观看。
她从悠远的三国走来,1700多年的时光,沉淀出深沉包容的气质,她缔造过商贸繁华,也饱受过战火摧残,跌宕起伏的命运,打磨出山水卓绝的“和居”之美。
新年即将到来,在广西柳州市鹿寨县西北角的中渡镇上,崭新的红灯笼将小镇打扮得热闹喜庆。这天傍晚,中渡镇民俗协会会长梁茂芳招呼着大家,在镇上的洛江大码头吃一餐传统的“和家宴”,感恩昨日的收获,期盼新年的和顺。
中渡和家宴源自古时的吃和饭,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由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召集乡邻拿出自家最好的菜肴,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告诫乡邻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六十岁的梁茂芳,不仅是中渡中家宴菜品传承人,也是中渡镇民俗协会会长。梁茂芳每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组织一年一度的中渡庙会。庙会当天,人们通过龙狮巡游、武庙祈福等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庙会上还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和家宴,以镇上四条古街为场地,全镇老少一起参与,呈上和家宴特色菜肴,款待八方来客。“每年的五二八,是农历的五月二十八日,举办的庙会,进来的游客不低于六万、七万、八万人这样。”梁茂芳说。
中渡镇的古民居群,分东西南北四条街,整个建筑群落一律木质结构,青砖灰瓦,保持着明清的风格。四条古街最终汇聚于中心广场的武圣庙,这样的建筑格局,方便居民们从镇里的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休闲娱乐,体现了古镇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梁茂芳一直协助着好友鹿寨县文物所所长黄小斌挖掘整理中渡古镇的历史文化。据乾隆版《雒容县志》记载,早在公元265年的三国时期,东吴就在中渡建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从1998年起,黄小斌和梁茂芳将中渡古镇的历史遗迹走了不下百遍,为中渡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收集资料。
中渡古镇依傍洛江而建,两岸堆砌着厚重的中渡护城墙。洛江全长83公里,是珠江水系的一条小支流。古时的洛江通过洛清江,汇入柳江后充入西江,可上通湘漓,下达梧粤。发达的航运、物资的往来给中渡带来了繁华,加上中渡地势险峻,使这里成为连接桂、粤、黔的军事要冲。战火曾一次次地打破这个小镇的和平,使得古时中渡武备文化盛行。黄小斌说,“西眉山炮楼位于中渡的最高点,从这里可以看见中渡百分之七十的村庄,同时这里也是一个战略要冲。”
炮楼始建于清代,下层用山石砌成,上层为青砖木板楼结构,设有盼望孔、炮孔、枪孔等,是当时政府为抵抗太平天国起义军的进攻而建造的。在中渡旧县城旁的铜盆山上,有两方巨大石壁,大的高3.2米,宽3米,这是就是中渡镇最具代表性的古迹“一方保障”。
历经四百多年,碑上文字仍清晰可辨。明朝时期,广西农民起义持续不断,1492年,在桂北、桂中一带爆发古田农民起义,明朝政府先后16次派兵进行大规模征剿。1571年,朝廷命令广西巡抚殷正茂、总兵俞大猷统兵,调兵10万进攻古田,前后三个月,破营寨62处,义军因实力不济,在退至现今中渡镇境内被朝廷军诛杀。俞大猷为炫耀功绩震慑百姓,派人在此刻下“一方保障”。武备文化影响之下的古镇,不乏英雄豪杰,在洛江大码头上立下《中渡县公署布告》的钟秀杰,就是中渡镇的骄傲。钟秀杰早年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进行民主革命。1921年,钟秀杰回乡省亲时被推举为中渡知事,在任期间,他发布公告,革除宪政积弊,废除苛捐杂税,并将公告刻于石碑上,与民众共同遵守,深得民心。今天,中渡古镇早已硝烟散尽,只留下古城墙、古码头、古炮台、石碑刻、武圣宫等众多古迹,透露着昔日的壮美。历经沧桑的古镇,沉淀出宁静和美的气质。
民以食为天,在古镇的晨光中,中渡人用一碗柴火粉叩响一天的生活。中渡的米粉粉质细腻,入口爽滑,这是清甜的洛江水孕育出的独具特色的一方美味。早晨六点左右,35岁的陈洪波便开始忙碌着。中渡柴火干切粉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它散发出来的香气,石磨磨浆保证了米浆的细滑,柴火蒸粉勾兑出原始的香味,然后等待着太阳的出来,将米粉晾晒干。再用热水浸泡、切丝,接着再晒干,经过“两晒两蒸”,才能装盒。
中渡米粉传承人陈洪波说:“中渡干切粉的特点就是太阳晒的,纯天然的,用的水就是我们这里的山水,你闻的味道它好像有阳光晒过的味道,那就是香味。”陈家干切粉是陈洪波从父亲陈子文手里接过的事业。从清末开始,陈子文的祖父、父亲就一直在做干切粉,到陈洪波这代已经渗透了四代人的心血。他说:“如果我不做的话,感觉挺可惜的,都传了几代了。”带着中渡的阳光和水土滋味的故乡美食,是陈洪波难以舍弃的文化基因,曾经外出打工的他,最终选择回家继承这份香甜的事业。最近,陈洪波正着手向市级文化部门申报,将中渡柴火干切粉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像陈洪波这样热爱家乡的年轻人,还有中渡香桥岩溶国家地质公园的导游覃系德。中渡,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古风民俗,更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位于中渡镇大兆村的香桥是中渡洛江的源头,这里高度集中了天生桥、峡谷、地下溶洞、叠水瀑布等喀斯特地貌景观,被地质学家誉为“天然的喀斯特地貌地质博物馆”,2013年9月被中国地质学会评为“中国最美地质公园”。“为什么叫香桥岩呢?因为一年四季的时候都有非常多野花,花香四溢,走在香潭峡谷下面非常芳香,所以得名香桥。”香桥是香桥地质公园里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传说这座天生桥是工匠鲁班挥动手中板斧造就的,浑然天成,气势宏伟,洛江在底下穿行。香桥岩天生桥桥体比例适中,且与周围的景色完美整合,被誉为中国最具观赏价值性的水上天生桥。如何才能更好地将景区内独特的景点介绍给游客呢?覃系德想到了从小爱唱的中渡山歌。他请来了自己的歌王师傅和歌友,一起为香桥美景编写歌词,将中渡山歌融入到导游词中。“到了这个景点,你就以这个景点的特点来编歌,到了别个景点你就以另一个景点的特点来编歌。这样一介绍,游客一听就懂了。”在大家的帮助下,覃系德为古镇上许多景点都写出了巧妙歌词,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中渡的美景介绍给越来越多的游客。
2016年10月,中渡镇继获得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后,再度凭借保存完好的传统风貌和民族特色,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住建部共同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这既是对梁茂芳和黄小斌奔波多年的最好回报,也是覃系德、陈洪波这些古镇居民们期盼已久的喜讯。积蓄着洛江沉淀下来的和居文化,中渡古镇与山水相依,与自然共处,历经千年变迁,依然宁静祥和,向世人展现着独有的和居之美。(陈志良整理)
责任编辑:陈志良 编辑:廖元锋
版权所有:(C) 2016 鹿寨县人民政府
地址:鹿寨县创业路2号 政府热线电话:0772-6812345
县政府邮箱:lzxzfbgs126.com 投稿:lzzfw126.com
维护电话:0772-6819789 网站标识码:4502230046